淡水湧泉聚落

文: 吳黛艷      會議影片(Youtube)

臺灣北端的大屯山麓有多個湧泉,成為淡水早期農耕社會生活中重要的發展資源。在農業轉型為工業的都市化過程中,市街擴張的範圍,改變原本農業土地的使用方式。許多社區內的公共用水場所也在這個都市化的歷程中,在人水關係與空間形式上產生實質的改變 。其中,水梘頭湧泉是淡水山郊聚落很重要的用水來源,在沒有現代化的自來水之前,湧泉流進的圳溝與溪流同時也是居民生活方面的主要水源。在農業時期,水資源分配是農業經濟生產的首要條件,所以,農業用水與水利社群組織的關係非常緊密,農民之間形成一套自主管理的用水秩序,尤其以男性為主要的勞動力,來面對合作與競爭的用水關係。女性與小孩主要負責跟民生用水有關的勞動。在農業衰退期間,水稻停止生產,因此農村水利組織隨之瓦解,然後隨著經濟發展與都市計畫的介入,住宅開發帶來的新移民,形成新的社區組成,而公共用水場所,亦隨著居住者的改變,在洗衣、休憩等方面重新成為在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,水的使用從民生用水再轉變到休閒用水的概念。

   

隨著淡水城市開發,水的公共價值不斷被轉換,水梘頭湧泉也隨著時代變遷被改變了使用方式,但是依然繼續支持著居民的日常生活,形成非常獨特的在地文化。本研究認為,水資源環境之公共性的討論,除了關注政策經濟的影響力之外,應該要回到生活層面上進行檢驗與討論。決策者的開發觀點與使用者的生活觀點,在社會互動下,相互經由衝突、協調、磨合而形成鄰里生活中的用水場所。

返回  2021 SIG